身為認真盡責的毛爸媽,驅蟲是守護毛孩健康的基礎,即使是不出門的貓咪也必須定期驅蟲,因為蚊子或其他媒介仍可能將寄生蟲帶進室內。
寄生蟲問題不僅危害寵物健康,還可能造成人畜共通傳染,例如蛔蟲會導致小朋友視網膜損傷、弓形蟲對孕婦極具風險。因此,了解有效的預防與清除方法至關重要。

 


犬貓常見寄生蟲與健康風險


體外寄生蟲

寄生在毛孩皮膚表面的常見寄生蟲包括:

  • 跳蚤
    跳蚤的唾液可能引發過敏性皮膚炎,導致搔癢、掉毛、細菌感染;長期吸血還會造成貧血,特別是對幼犬幼貓危害更大。當狗狗或貓咪理毛時誤食跳蚤,還可能感染絛蟲、蛔蟲等腸道寄生蟲。
  • 壁蝨(牛蜱)
    壁蝨吸血不僅造成皮膚不適,更能傳播多種嚴重疾病,包括:
    • 萊姆病:由伯氏疏螺旋體引起,具人畜共通傳染性。狗狗可能出現跛行、心臟炎、腎臟病、精神不振等;人類感染會出現發燒、疲勞、神經與心臟損害。
    • 犬焦蟲症:破壞紅血球,引發高燒、食慾差、黃疸、茶色尿等貧血症狀。
    • 犬艾利希體症:影響血小板和免疫系統,導致貧血、發燒、嗜睡、皮膚瘀斑等,嚴重者恐危及神經系統。


體內寄生蟲

  • 心絲蟲
    透過蚊子叮咬傳播,寄生於心臟與肺動脈,是最常見的「沉默殺手」。症狀如慢性咳嗽、呼吸困難、體重減輕、腹部腫脹等,嚴重時可能引發心衰竭或猝死。
  • 條蟲、蛔蟲、鉤蟲等
    這些腸道寄生蟲會造成拉肚子、體重下降、貧血,甚至死亡。

     



狗狗貓咪寄生蟲預防三大關鍵
 

1️⃣ 定期使用驅蟲藥物

每月心絲蟲預防

  • 台灣氣候全年適合蚊子孳生,需全年無休給予心絲蟲預防藥。
  • 常見藥物有口服錠(心保、犬心寶、倍脈心)與滴劑(寵愛滴劑)。
  • 心絲蟲檢查:幼犬7個月大後進行第一次檢查,第一次給藥後6個月內應複檢,之後每年定期一次。

體外寄生蟲防治

  • 每月投予滴劑、口服錠或使用項圈。
  • 貓咪常用:一錠除、蚤不到、寵愛滴劑等。
  • 狗狗常用:心疥爽、倍脈心、全能狗等。

腸道寄生蟲

  • 建議每36個月使用廣效型驅蟲藥驅蟲一次,特別是愛到戶外玩的毛孩。


2️⃣ 維護環境衛生

  • 定期清潔:每週吸塵、每月深層清洗寵物用品。
  • 環境消毒:使用鹽或矽藻土處理後吸塵,再用防蟲噴劑或熱水殺滅卵與幼蟲。
  • 日曬用品:定期將寵物床墊、玩具、衣物曝曬,有效殺死寄生蟲卵。
  • 防蚊措施:清理積水、裝紗窗,降低心絲蟲感染風險。

 

3️⃣ 日常檢查與外出防護

  • 每日梳毛檢查:特別注意耳後、頸部、腹股溝、腳趾縫等易藏蟲處。
  • 跳蚤糞便檢測:梳毛時若掉落黑色顆粒,用水溶解成紅色即為跳蚤糞便。
  • 外出前後防護:外出噴天然防蟲劑,回家用蚤梳沾洗碗精梳理。

 

發現跳蚤、壁蝨該怎麼辦?

🐾 跳蚤處理

  • 使用防蚤洗毛精洗澡,泡沫停留15分鐘後沖淨。
  • 搭配蚤梳沾清潔劑仔細梳理,清除附著的跳蚤。
  • 若環境已爆發跳蚤,可使用蚊香燻、環境噴劑或水煙大消毒(務必先移出寵物及食物)。

🐾 壁蝨處理

  • 千萬別硬拔或捏爆,以免口器殘留或卵散落。
  • 盡快送醫由獸醫專業取出。
  • 若無法立即就醫,可用棉片沾洗碗精蓋住壁蝨15–30秒,等其自行脫落後處理掉。


注意事項與迷思破解

🚨 貓狗驅蟲藥不能混用
狗用滴劑常含除蟲菊,對貓咪具高毒性,可能導致中毒甚至死亡。同住家庭施用後,貓狗應暫時分開。

🚨 正確用量與使用方式
依寵物體重、年齡選擇合適產品,勿隨意超量或施用於有傷口的部位。

🚨 監測異常反應
首次使用後觀察寵物是否有嘔吐、發抖、神智不清等狀況,如有應立即洗澡並送醫。


 


守護毛孩健康,從定期驅蟲開始!每月持續心絲蟲與外寄生蟲防治、每36個月腸道驅蟲、每年定期檢查,並搭配良好環境管理與日常檢查,能有效降低寄生蟲對毛孩與家人的危害。若有疑慮,應立即諮詢合格獸醫,確保毛孩獲得專業安全的照護,讓愛的陪伴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