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寵物飲食選擇越來越多元,其中「生食餵養」(Raw Feeding)在飼主圈迅速竄紅。許多人相信,讓狗狗回歸最原始的食物型態,不僅能提升健康,還能改善毛髮光澤甚至緩解過敏問題。但生食真的適合所有狗狗嗎?還是暗藏健康風險?我們將帶你全面解析生食餵養的優缺點、適合犬種,並提供安全餵食指南。


什麼是生食餵養?

生食餵養是讓狗狗食用未經烹煮的食物,通常包括生肉、可食用骨頭及內臟。支持者認為,狗狗是狼的後代,天生適合消化生肉。常見的生食模式有兩種:

  1. BARF(骨骼與生食 / Biologically Appropriate Raw Food)
    除了肉、骨、內臟外,還會添加蔬菜、水果、穀物及補充品。
  2. 獵物模型(Prey Model)
    模仿獵物的營養比例:約80%肉、10%骨、10%內臟,較少使用補充品。

哪些狗狗可能適合吃生食?

理論上,所有犬種都能消化生肉,但以下狀況的狗狗可能更容易受益:

  • 皮膚或過敏問題
    生食富含天然脂肪酸與膠原蛋白,可能改善乾癢、發炎等症狀。
  • 腸胃敏感或消化不良
    保留天然酵素,有助消化,糞便量少、味道較淡。
  • 挑食或食慾不佳
    原始肉香提高適口性,吸引挑嘴狗狗進食。

注意事項:小型犬餵骨頭需格外小心,避免卡喉;幼犬、老犬、慢性病狗狗(如腎病、胰臟炎)應先諮詢獸醫或寵物營養師。


生食餵養的優缺點

在決定是否轉換前,先了解其利弊:

✅ 潛在優點

  1. 保留完整營養:避免熱敏感營養素流失,保留天然酵素,幫助消化吸收。
  2. 改善皮膚與毛髮:優質脂肪酸(Omega-3、Omega-6)有助皮膚健康。
  3. 促進口腔健康:啃食生骨頭可清除牙垢,類似潔牙效果。
  4. 維持良好體態: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助肌肉發展,減少肥胖風險。
  5. 高含水量:含水量70%以上,有助補充水分,對泌尿系統特別友善。

❌ 潛在缺點與風險

  1. 細菌與寄生蟲風險:生肉可能帶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處理不當可能導致腹瀉、嘔吐甚至敗血症。
  2. 人畜共通傳染病(Zoonosis)風險:受污染生肉可能傳染家庭成員,特別是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
  3. 營養不均衡:自製生食若缺乏專業指導,鈣磷比失衡或缺乏硒、鋅等礦物質。
  4. 骨頭造成傷害:不當骨頭可能導致牙齒斷裂、食道或腸胃穿孔。
  5. 準備與保存麻煩:自製生食需冷凍保存,並加強清潔與衛生管理。

安全餵食生食必讀指南

若決定嘗試生食,請遵守以下原則降低風險:

  1. 諮詢專業意見
    開始前務必諮詢獸醫或認證寵物營養師,依狗狗年齡、品種與健康狀況制定食譜。
  2. 選擇安全肉品
    購買有完整溯源、檢驗合格的人用等級肉品,商業生食品牌應符合AAFCO或NRC標準。
  3. 採用滅菌或冷凍處理
    商業生食可使用高壓滅菌(HPP),自製生食建議冷凍至少72小時以殺寄生蟲。
  4. 注意衛生操作
    • 生肉器具與熟食分開
    • 處理前後徹底洗手
    • 餵食後立即清潔食盆
    • 解凍後30分鐘內餵食完畢
  5. 循序漸進轉換
    用1–2週時間逐步混入生食,讓腸胃適應。
  6. 定期檢查與驅蟲
    建議每三個月驅蟲,定期健康檢查與體重監測。

沒有最完美的食物,只有最適合的

生食餵養有潛在健康益處,但風險不可忽視。美國獸醫協會(AVMA)及加拿大獸醫協會(CVMA)均持保留態度,提醒飼主謹慎。

最終決定權在於飼主:評估時間、知識與資源是否充足,以狗狗健康為最高原則。記住:「沒有最完美的食物,只有最適合您家毛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