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毛孩家長,你是否也曾為「狗狗掉毛」感到煩惱?輕輕摸一下,滿手毛髮,甚至家裡到處都是毛!掉毛到底是不是正常現象?
其實,狗狗掉毛就像人類掉頭髮一樣,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如果掉毛過多,甚至有禿毛或皮膚裸露,就可能是健康警訊,必須特別注意。

我們將帶你了解 狗狗掉毛的7大常見原因,並提供對應的改善方法,幫助毛孩恢復亮麗毛髮!




狗狗掉毛的7大常見原因

狗狗掉毛的成因,主要分為生理性(正常換毛)與病理性(健康問題)。

1. 季節性換毛

這是最常見的原因。狗狗每年會在春季與秋季進行換毛:

  • 春天換掉厚重冬毛,長出細短毛適應炎熱天氣
  • 秋天再換上厚毛,抵禦寒冬
    特別是雙層毛犬種(如哈士奇、黃金獵犬),換毛期掉毛量會更多。

2. 身體老化

隨著年齡增長,新陳代謝變慢、營養吸收力下降,毛髮品質變差,自然容易掉毛。

3. 母狗產後掉毛

剛生產完的母狗因營養大量流失、身體虛弱,常伴隨大範圍掉毛,屬於暫時性現象,恢復營養後會改善。

4. 外寄生蟲感染

跳蚤、疥癬、壁蝨都是狗狗掉毛的大敵!

  • 跳蚤唾液含過敏原,會引起嚴重搔癢
  • 狗狗過度啃咬、搔抓禿毛、紅腫、結痂
  • 常見於尾巴根部、腹部
    判斷方式:將狗狗毛根的黑色顆粒(疑似跳蚤排泄物)放在白紙加水,若變紅,表示是血液殘留。

5. 過敏反應

狗狗可能對食物、花粉、灰塵、洗毛精過敏,導致:

  • 皮膚紅腫、搔癢
  • 過度搔抓皮膚受傷與掉毛
    跳蚤過敏性皮膚炎更是常見問題!

6. 皮膚感染

細菌或真菌感染會導致掉毛:

  • 真菌(癬):形成鱗片狀圓圈、掉毛
  • 毛囊炎:紅腫、膿包、皮膚脫屑
  • 膿皮症:常見於幼犬,腹部易出現膿包
    症狀包括:皮膚發紅、異味、結痂,嚴重時需藥物治療。
     

7. 荷爾蒙失調

甲狀腺、腎上腺、腦垂腺功能異常,會影響毛髮生長,導致局部或全身性掉毛。


 


狗狗掉毛怎麼辦?7個改善方法

1. 立即就醫,找出原因

異常掉毛、搔癢、皮膚紅腫,請盡快帶狗狗就醫,讓獸醫檢查並制定治療計畫,切勿聽信偏方。

2. 定期除蟲,徹底防範

  • 使用獸醫推薦的口服或外用除蟲藥(如含Fluralaner成分)
  • 清潔環境:吸塵、清洗床墊,開除濕機降低濕度
  • 跳蚤、壁蝨繁殖快,治療需同步處理環境

3. 調整飲食+補充營養

  • 移除過敏原(常見:蛋白質、乳製品)
  • 補充Omega-3脂肪酸(魚油),幫助毛髮亮澤
  • 鱉蛋粉、卵磷脂,促進毛髮健康

4. 正確選擇洗毛精+控制洗澡頻率

  • 用寵物專用洗毛精,避免人用洗髮精(會傷皮膚油脂)
  • 建議1-2週洗一次,冬天或少外出可延長至1個月
  • 洗完徹底吹乾,避免潮濕滋生黴菌

5. 維持環境清潔

定期吸塵、清洗狗狗用品,降低濕度與塵,有效預防皮膚病。

💛建議台灣飼主家中有如貴賓狗等皮膚容易受細菌或真菌感染的小型犬種,可以依獸醫指示使用PETKIT 佩奇|頭等艙智能寵物烘毛箱,定期(每日或每週)烘乾以降低氣候潮濕悶熱所造成的皮膚問題。

6. 減輕壓力

搬家、新成員加入可能讓狗狗焦慮掉毛
建議多陪伴、給予安全感,必要時使用安撫玩具

7. 藥物或荷爾蒙治療

針對感染、荷爾蒙異常,獸醫會開立藥物或進行荷爾蒙治療,幫助毛髮恢復生長。

 



狗狗掉毛原因很多,從換毛季皮膚病、荷爾蒙失衡都有可能。
當掉毛情況異常,優先尋求獸醫協助,再搭配日常飲食調整、環境清潔與壓力管理,才能讓毛孩恢復健康亮麗的毛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