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中的母犬第一次出現陰部出血時,許多新手飼主都會驚訝地問:「狗狗也會有月經嗎?」
其實,狗狗並不像人類那樣有「月經」週期,這種出血現象屬於牠們的 「發情期(Estrus Cycle)」,是生理成熟的重要信號。

發情期代表母犬的生殖系統進入可繁殖階段,同時也會帶來一連串身體與情緒上的變化。
我們將完整解析狗狗「月經期」的真相、行為特徵與照護重點,幫助你輕鬆應對狗狗的第一次發情期。


🩸 狗狗的「月經」是什麼?原來是發情週期的一部分

狗狗出現的帶血分泌物,並不是像人類月經那樣因子宮內膜剝落所造成。
在母犬的發情期間,體內荷爾蒙(雌激素)變化會導致外陰部腫脹,附近微血管破裂後就會滲出含血的分泌物,因此才會看到「像月經」的出血現象。


⏳ 狗狗發情週期多久一次?四階段完整解析

母犬通常在 6~8個月大 時迎來第一次發情。
小型犬發情較早,大型犬或巨型犬則可能延後至 18~24 個月。

一般來說,狗狗 每6個月發情一次,一年約有兩次發情期。
每次發情週期約持續 2~3週(14~21天),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階段平均時間主要特徵與行為變化
預熱期(Proestrus)約7~10天外陰部腫脹、出現血性分泌物。母犬不接受交配,會拒絕公犬靠近。
發情期(Estrus)約7~10天分泌物轉為粉紅或淡黃色。此時為排卵期、最易懷孕期,母犬會主動接受公犬。
退情期(Diestrus)約2~3個月荷爾蒙回穩,症狀減退。部分狗狗會出現「假性懷孕」。
休情期(Anestrus)約4~5個月生殖系統休息與修復,準備下一次週期。

🐕 狗狗月經(發情期)常見行為與情緒變化

狗狗在發情期間,荷爾蒙劇烈變化會影響情緒、行為與生理反應。
以下是最常見的變化,新手飼主可據此觀察:

1️⃣ 情緒變化

  • 焦躁與不安:常出現哼哼叫、走來走去或夜間吠叫。
  • 變得黏人:更依賴主人,喜歡被摸、討抱。
  • 攻擊或防衛性上升:部分狗狗會變得容易煩躁,對其他狗或陌生人有敵意。

2️⃣ 生理與行為反應

  • 頻繁舔舐陰部:想清潔分泌物或減緩不適。
  • 排尿次數變多:尿液中帶有費洛蒙,用以標記領域吸引公犬。
  • 食慾改變:有的狗會食慾下降,也有的反而更貪吃。
  • 性行為姿勢:翹起尾巴、將臀部偏向一側,願意接受公犬接近。

3️⃣ 假性懷孕(常見於退情期)

有些未絕育母犬在發情結束後約 1~2 個月,會出現「假性懷孕」現象。
常見症狀包括:

  • 乳房腫脹、分泌乳汁
  • 築巢或護玩具行為
  • 抱著玩偶當「寶寶」
  • 焦慮、黏人或保護性增加

🧼 狗狗月經期間的照護與清潔重點

在狗狗「月經期」中,飼主的主要任務是維持清潔、避免感染、確保安全

🩹 1. 清潔與衛生用品

  • 使用狗用生理褲或尿布:可防止血跡弄髒環境,也能避免公犬意外交配。
    👉 小提醒:生理褲不可太緊,以免悶熱或磨擦皮膚。
  • 勤換護墊:保持乾爽、避免細菌滋生。
  • 每日擦拭私密處:用溫水與乾淨毛巾輕拭,減少感染風險。
  • 環境清潔:定期清洗狗狗床墊、墊毯與活動區。

🚶‍♀️ 2. 活動與外出安全

  • 避免公犬接近:發情母犬散發的氣味會吸引方圓數公里內的公狗。
  • 外出繫牽繩:避免進入狗公園或多狗區域。
  • 不建議洗澡或打疫苗:發情期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感染。

💞 3. 情緒與飲食照護

  • 安撫陪伴:多與牠互動、撫摸,減少焦慮。
  • 提供玩具轉移注意力:咬膠、益智玩具可有效紓壓。
  • 營養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足夠蛋白質、脂肪與維生素。
  • 注意異常:若出現頻渴、頻尿、血量異常或惡臭分泌物,請立即就醫(可能為子宮蓄膿警訊)。

🏥 為何建議絕育?發情期的根本解決方案

若無繁殖計畫,絕育手術(卵巢子宮切除術)是最有效、最安全的長期解決方式。

✅ 絕育的主要好處

  1. 預防子宮蓄膿(致命疾病,死亡率高)
  2. 降低乳腺腫瘤風險(尤其在首次發情前結紮)
  3. 避免假性懷孕與發情困擾
  4. 穩定情緒與行為

🕒 絕育的建議時機

  • 最佳時機:第一次發情前(約6個月大)
  • 發情期間:不建議動手術,出血與感染風險高
  • 發情後:建議等待約2個月(進入休情期)再安排

💬狗狗的「月經期」雖看似麻煩,其實只是生命成長的自然階段。
飼主只要了解發情週期、掌握照護重點,就能幫助愛犬安全舒適地度過。
若無繁殖計畫,考慮絕育是最長遠、最健康的選擇。
如遇出血異常或情緒劇烈變化,請即刻諮詢專業獸醫,確保狗狗的健康與幸福。